讓老年科成為全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“標配”,應該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、確保老年人老有所養、病有所醫的一項重要舉措。
近日,有網友通過相關欄目留言,反映老年人看病的相關問題,建議可以考慮在大部分醫院中,像兒科一樣,設立專門的老年科,并且開設專門的老年門診和急診。對此,國家衛生健康委回復稱,2019年,國家衛生健康委、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曾聯合印發《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。國家衛生健康委還曾印發《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(試行)的通知》(國衛老齡發〔2019〕61號),對老年醫學科設置運行、人員配備、科室管理、治療監管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。
此次網友反映的情況,切中老年人看病的一些痛點。人一旦上了年紀,身體各方面都容易出現問題,一位老人同時患上多種疾病,已成普遍現象。據報道,有統計顯示,老年人有一個慢病的約為90%,患有兩個病的約為70%,患三個病以上的約為50%,65歲以上的老人有半數都有三個以上的疾病。這就意味著,老年人到醫院看病,往往需要多次掛號,并在不同科室之間來回穿梭,耗時費力。
老年人看病不僅折騰,而且還面臨更大的醫療風險??剖抑g盡管可以進行協商或會診,醫生也會綜合考慮多科疾病,但畢竟不同科室的醫生,診療思路與習慣等均存在很大差異,協調起來也比較困難,導致老人重復做同類檢查、吃很多種藥等現象相對普遍。一位老人需要同時服用七八種藥,已不是什么稀奇事。在一些醫院開設的藥師門診,老年人成為主要服務對象,且藥品搭配不合理、甚至出現相互沖突現象也存在。
如果能成立專門的綜合科室,讓老年人在本科室內看完所有常見病、多發病,老年人看病問題有望得到緩解。正因如此,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多項舉措,促進老年科建設,提出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。但受限于人才缺乏等原因,老年科建設進展較為緩慢。以北京為例,2018年,北京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科的比例僅為26.2%,到2022年,這一比例將達到50%。北京市醫療資源豐富,并且建設老年科的力度強很多,尚且難以全部達到要求,其他地方推行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。
老年人看病面臨的幾個不利趨勢,使得這項工作已越來越等不起。比如,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,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也不斷提升,導致老年人“一體多病”現象也越來越明顯。再如,當前醫院的科室越分越細,甚至同一種疾病也根據癥狀分出不同科室,其結果是,老年人需要輾轉的科室可能越來越多。再加上醫院布局復雜,老年人到醫院看病,有時仿佛進入迷宮。這些趨勢預示著,成立獨立的老年科,已顯得日益緊迫。
讓老年科成為全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“標配”,應該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、確保老年人老有所養、病有所醫的一項重要舉措。進一步而言,老年科不僅要成為醫院的內設科室,而且還要作為老年醫學的技術中心,將技術向社會輻射,帶動養老院、醫養結合機構、社會養老驛站等發展老年醫學、豐富服務內容、提升服務能力,形成獨特的老年人醫養一體分級保障模式。
(來源: 紅星新聞)